陈星聚

清代台北知府
陈星聚(1817~1885年),字耀堂,河南临颍县台陈镇陈村人,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台湾淡水同知,五年后又调任漉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升任台北知府。史料记载他性情刚毅,急公好义,体恤民情,励志图强,热爱祖国,在中法战争中,英勇保卫台北,对祖国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深受台湾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1885年,陈星聚因劳累过度,病逝台北知府任内,享年69岁,台北各界人士联名奏请清政府追封他为三品道台御赐祭葬如列。[1][2][3]

个人生平

1853年河南境内捻军起事,他督率乡团与捻军人士对抗,乱平后,因功授知县。
1871年,他奉命赴台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掌管今从新竹基隆的台湾北部行政军事工作。其中,该管辖地的三角涌、大[][kàn]内山处,多有盗贼,劫杀频仍,前任同知以是被劾。陈星聚以悬赏方式缉捕,亲赴山区,后遂获盗贼贼首吴阿来,并予以捕杀。之后,两度担任淡水同知的他,任内时间连同代理,共约达五年,政绩颇佳。
1875年,光绪帝正式批准台北建府,他则为筹建府城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