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性原理

力学的基本原理
相对性原理是力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的研究和对自然力量的利用从一开始就是同使物体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物体到另外一些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发生变化,当这些“另外的”物体依然是所论物体的不可分割开来的背景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用数列对应于该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改变,也就是不能对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施行参数化。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在其根据运动三定律得到的第五个结论里面清楚地陈述了相对性原理。

简介

给定一个物体,它相对于一些物体运动,标志出这些物体,然后用数列与这些距离相对应,于是这些物体就成为参照物,而给定物体到这些物体的距离的全体就成为参照空间。对应于距离的数之全体组成为一有序系统。这样同参照物联系在一起的坐标系,也就被引进来了。所谓处所的相对性原理就是坐标系的平等性;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可能性;以及给出坐标变换时物体内部的特性和物体内部的各质点的距离及其结构的不变性。
相对性原理说的参考系平等用空间描述是,无论静止系还是运动系空间的各向都是平等的,以参考系的实验物体为原点,一米的距离是相等的,静止系内的一米与运动系的一米相同(指的是静止系内的一米拿到运动系与运动系的一米相同)。静止系与运动系的空间能够通过一定的关系转换也是因为两者都是空间的一部分。
空间上的任一点是不动的。空间上一点,通过不同的物体描述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