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是千灯地名由来的地方,据汉书《吴月越春秋》和宋《玉峰志》记载,三江之首的吴凇江畔有土墩及千,离我们昆山市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高高的土墩,就是第一千个墩,因此,地名就叫“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千墩改名茜墩。来由是墩上长满了茜茜草,是文化雅士对它起的雅称。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茜墩”改名“千灯”,是因为千灯的当地人在念“墩”和“灯”时,家乡话都是同一个发音的。因此,几十年了,千灯就一直叫到了现在。在公元前750年,吴越争霸时吴王寿梦为防越国侵犯,所以在土墩上修筑烽火台,因此2750年前的千灯就已经是一个军事要塞了。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目的是去浙江祭祀大禹,走水路经过吴地来到千灯上土墩望东海,因此,这个土墩就名为“秦望山”或“秦柱山”。[1][2][3] 地理环境
秦始皇望东海的目的是想从东海得到长生不老之药,千灯往东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没有任何建筑群,潮来是海,潮退是一片滩涂,在秦始皇身边有一名占卜师叫徐福,他告诉秦始皇东海有蓬莱仙岛,东海有蛟龙,东海有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就派徐福带上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药。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资料证明,徐福他博学多才,精通医学,天文,气象,农耕,航海等知识,可是他寻找了九年也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怕皇帝怪罪下来,从重发落,便对秦始皇说:"蓬莱仙岛的药可以得到,只是海中鲨鱼兴风作浪,无法抵达,"请求皇上造巨船,携童男童女,百工匠人、技师及武士数千人,装载五谷种子和丝绸等,浮渡东海赴蓬莱求药,他们经过生死搏斗,药没找到,却到过今日九州地区佐贺市,并就此定居,不再回来。徐福在日本影响很大,开拓土地,并传授种田养蚕和医药等知识,把中国的农业文化带到日本,现在日本现存徐福的遗址56处,他是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文化交往的始祖。只是秦始皇始终没能得到他的长生不老药。 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