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塘镇-抖音百科
水塘镇位于新平县境西北部,哀牢山中段东麓,位于东经101º19′41″~101º34′33″,北纬24º01′59″~24º14′55″之间,距县城90公里。东至戛洒江与老厂乡隔江相望,南连戛洒镇,西邻镇沅县,西北与者竜乡接壤。地势西高东低,东为戛洒江,西靠哀牢山,呈狭长形河谷兼半山区地带。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3137米,全镇总面积302平方千米。2019年末耕地面积79398.5亩,其中,基本农田33310.14亩,非基本农田37542.37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56亩。由于辖区内地形复杂,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22℃,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7℃。镇政府所在地水塘社区水塘小组位于省道218线154公里处,海拔800米。常住人口18882人[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镇辖水塘、现刀、波村、大口、南达、旧哈、拉博、邦迈、金厂,1个社区和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
水塘因集镇中有一水塘而得名。宋·大理国时,属马龙部(今漠沙)地,隶威楚府(今楚雄)。元宪宗时(1251~1259),隶宁州(今华宁)万户府。咸丰九年(1859)5月,弥渡李文学发动彝族农民起义,得到了哀牢山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后被清军围困于大帽耳山(现属水塘镇波村村民委员会),李文学部战死于山项。1950年10月6日,建国军一0九团三营七连,在水塘棉花河山洞中擒获匪首李崇安。1950—1951年,全县设5个区,原富昌(戛洒)乡与凤翥[zhù]乡合并,改建为第5区,为区辖地。1952年7月,按县委、县政府的安排,进行“土地改革”,12月结束。1967年,县城至水塘公路通车,首开客运汽车。1984年夏,设区建乡时更名为水塘区。1984—1987年辖10个小乡(水塘、新寨、现刀、波村、大口、南达、旧哈、拉博、帮迈、金厂)。1986年,水塘开办初级中学。1993年,全县首条乡镇柏油路水塘至戛洒段铺通,全长14.5公 里,总投资184.4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0.4万元。1999年1月18日,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更名为水塘镇。 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