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骨折(Fracture)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1]骨折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压缩性骨折,后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的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1]包括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脊柱骨折以及骨盆骨折[3]
临床上以创伤性骨折多见。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髓损伤;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大多数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可导致全身性反应,如休克和发热。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骨折的特有体征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没有上述三个典型的骨折特有体征,应常规进行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行CTMRI检查,以便确诊。[1]
骨折的旱期并发症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折晚期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辈缩等。[1]国际上常采用A0组织的骨折治疗原则:1、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2、按照骨折的"个性"使用坚强或弹性固定(又称夹板固定)重建稳定;3、采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4、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和安全的活动训练。传统的骨折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4]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极其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鼓励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