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

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
4
李硕勋,又名李陶、石心,原名李开灼,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庆符镇,先后担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等,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工农红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李鹏的父亲。[2][7][6][1][8]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李硕勋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组织广大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7]1921年春,李硕勋到成都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并参与创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7][6]1922年,他到北京的弘达学院就读,并与陈毅一起开展青年学生运动。[7][6]1923年冬,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校就读期间,李硕勋受到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决心走革命的道路。[9][7][6]1924年,李硕勋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李硕勋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4]1925年至1926年,他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2]1927年到1931年,他参与了河南上蔡战役、南昌起义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战争后,他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中共沪西区委书记等职并在江苏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3][10][4]1931年7月,他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指导工作的途中不幸被捕。[4][10]1931年9月5日[a]清晨5时许,他被敌人用竹筐抬到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7]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邓小平为他亲笔写下“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2009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李硕勋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7][2][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