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勖

唐玄宗时期宦官
杨思[](654年-740年),字[yòu]之,[1]罗州石城人(今广东廉江东北),本姓苏,被杨姓宦官收养并改姓,后被阉割,在内侍省充当宦官。杨思勖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太监,[2]官至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封号[guó]国公。[3]
开元十年,安南蛮渠首领梅叔鸾自称“黑帝”,聚集了32州兵马,攻占海南,并围攻各州郡县,攻陷了安南府。唐玄宗派遣杨思勖率军前去讨伐,杨思勖联合地方军队,沿着马援故道出其不意,成功擒获了梅叔鸾并将其斩首,使叛军溃散。[5]开元十二年,五溪蛮族首领覃行璋发动叛乱,杨思勖再次奉命前往讨伐,生擒了覃行璋,并斩杀了他的党羽三万余人,因此功绩被累加为辅国大将军。随后,他又受封为虢国公,并晋升为骠骑大将军[6]开元十四年,邕州贼帅梁大海等人反叛,杨思勖再次率军讨伐,生擒了梁大海等三千余人,并斩杀了其余党羽两万余人。[6]开元十六年,泷州首领陈行范、何游鲁、冯[lín]等人发动叛乱,并攻陷四十余城。玄宗命杨思勖率领十万人前去讨伐,结果成功大破敌军,活捉了何游鲁、冯璘并斩首,陈行范逃至深州也被擒斩。[6]开元二十八年,杨思勖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余岁。[6]
杨思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一生南征北战,为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大唐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大唐的伏波将军;一方面又因性格凶狠,常以残忍手段对待俘虏而遭人诟病。据墓志记载,杨思勖一生“斩级二十万,京观八十一”。[a][7]他虽然战功显赫,但他对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并没有居功自傲,攫取政权。[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