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荆州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张居正街2号,[4]是国家AAAA级景区。[1]荆州古城总面积4.5平方千米,呈不规则椭圆形。[5]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因为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7] 荆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6]为楚国都府郢城。[8]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之后,关羽在汉代旧城以南,长江北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一座新城以驻扎军队。公元352年,荆州城进行第一次最大规模的筑城,将汉代旧城与关羽所修新城接合为一,并增高加厚了城垣,城墙采用夯土修筑。南北朝时,荆州刺史萧绎加固了城墙,修建了“金城”,还构建了荆州土城外城“木栅城”。唐朝末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18年里5次修筑荆州城墙。他在第一次大修城墙时,将城外方圆50里的坟墓平毁,取砖筑城,从而开启了荆州城砖筑城墙的先河。北宋末年,荆州古城墙因战乱已是千疮百孔。公元1185年,荆州安抚使赵雄重新修筑了荆州城。公元1275年,元军占领荆州将古城墙大肆毁坏。元朝末年,荆州城墙依旧基重修。明万历九年,宰相张居正从朝中拨出专款资助荆州修筑城墙。1643年,张献忠攻陷荆州后,将荆州城垣几近夷为平地。公元1646年,清朝荆州官员在明城墙旧址上重筑新城墙。公元1789年至1792年,钦差大臣阿桂奉命对受损毁的荆州古城墙进行大规模补修,荆州城墙的规模由此定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荆州古城又先后增开了新东门、新南门和新北门。1994年后,中国政府对荆州古城墙进行了多次维修。[2]2019年,荆州正式启动古城保护疏散工作,达到了“将古城常住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的目标。[9] 荆州古城共有9座城门,城楼2座。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又称护城河,全长约13000米,宽30—250米,平均水深4米,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5]主要景观有宾阳楼、藏兵洞、炮台、文字砖、朝宗楼、城墙博物馆、公安门(水门)、仲宣楼遗址、曲城、南纪门、远安门、安澜门等。荆州古城景区辖5个景点,分别是:东门 景区、荆州博物馆、大北门朝宗楼景点、西门景点、南纪门景点。[3]其中,荆州古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水城的唯一古城墙,[6]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a][5]1996年11月20日,荆州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003年12月25日,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1]2022年8月,荆州古城入选首届“湖北最美取景地TOP10”。[11] 名称由来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2]西汉时,改九州为十三刺史部(州),荆州居其中。魏晋以降,荆州均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荆州才作为城名固定下来。[7]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