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塔

始建于唐朝的建筑
望夫塔始建于唐。[1]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碧溪郭氏在旗山建立“崇寿祠”,因石塔有碍风水而被拆,只留塔基。明清时亦几建几毁,现存望夫塔共五层直径六米,出檐为八角形,每层均有门窗,可层层远眺。[2]

历史

望夫塔的由来还有一段哀婉故事
望夫塔
相传古时仙游东区一带是汪洋大海,高望山就在依北的海陲。山上住有几十户人家,其中有少妇周氏香娘贤惠无双。丈夫林作良飘海经商,好几年没回家。她思夫心切,天天登山顶眺望海上帆船,盼丈夫早日回归。后来觉得山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就天天搬石头垫在脚底远眺。日复一日年复年,石块越垒越高,尤如一座石塔。一天,她终于看到丈夫特有标志的帆船回来了,眼看那船就要到岸,却又掉头他驶。原来丈夫误为不是家乡:山上哪有石塔呢?香娘喜极生悲,顿时陷入绝望,便纵身跳海自尽。人们敬佩这位忠贞刚烈少妇,就在其日日望夫遗址上建起石塔纪念她。后来塔山和尚晋京贡茶,并上奏周氏香娘事迹。皇帝即派太监传旨,赐石为相公,封香娘为塔山夫人,塔名为望夫塔。明贡士林允升曾赋诗云:“此塔曾传为望夫,朝朝拾级自踟蹰。怀人长共云航渺,雨落空山泪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