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科芳雄-快懂百科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1951年1月10日),被誉为“日本现代物理研究之父”,是日本原子物理学的开拓者。他在东京帝国大学以电气工程师专业的第一名毕业,并成为物理化学研究所(现在的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一名工作人员。仁科芳雄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物理学理论及实验研究,以及对宇宙射线的研究。 生平简介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生于日本冈山县的庄町。191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天皇赠送的银质怀表。之后加入了理化学研究所,成为长岛半太郎的学生,专注于物理学的研究。1921年起,他前往欧洲深造,访问了包括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哥廷根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在内的一些欧洲大学和机构。在哥本哈根大学,他与尼尔斯·玻尔一起进行了研究,并成为了好朋友。他与奥斯卡·克莱因合作撰写了关于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散射的论文,共同导出了“克莱因-仁科公式”。 1929年回到日本后,仁科芳雄致力于为量子力学的研究营造环境,并于1931年在RIKEN成立了仁科实验室。他邀请了包括海森堡、狄拉克和玻尔在内的西方学者来日本,以激励日本物理学家,并在京都讲授狄拉克理论。1937年,他首次在日本建成了23吨的回旋加速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日本核武器计划的负责人,开始建设200吨的回旋加速器,于1944年完工。1945年8月7日,应日本高层的命令前往广岛确认是否遭受 了原子弹袭击,并于8月8日向东京发回了关于原子弹的确认电报。战后,他的实验室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设备不得不被丢弃并重建。1945年11月22日,美国占领军拆除了他的回旋加速器,部分被丢弃在东京湾。 1946年获日本天皇文化勋章。1948年,理化研究所解体,改成立株式会社科学研究所,仁科任第一代董事长和社长。同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翌年被推举为日本学术会议副议长。此外,他还历任科学技术行政协议会委员、国际教科文组织日本协会会长和外资导入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1月10日因肝癌在东京去世。为了纪念他,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其名字命名。日本在1990年2月6日发行的邮票也绘有他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