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江农校-抖音百科
安江农校,位于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隶属于湖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城市——怀化市,有湘黔、枝柳、渝怀三条铁路,沪昆高速公路经过这里,320国道交汇于此,前方不远处将建衡邵怀铁路安江站。邻接芷江机场、海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和旅游胜地湘西凤凰。 安江农校是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目前的安江农校现状较好,保存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类建筑及科研设施。2003年4月安江农校正式成为高职院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1][2]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有怀化和安江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1] 历史沿革
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农校(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校区)。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滨、有神秘的”物种变异的天堂”之称的洪江市安江盆地。这里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这里园前广场宽袤,稻田成片,园后沅[yuán]水流经,交通舟,环境幽雅清净;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沃;这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毫米,无霜期298天左右,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物种变异十分活跃,是办学、育人、农业科研之佳地,也是物种变异的天堂,“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源地”。安江农校校园解放前是闻名湘西的古刹胜觉寺。1940年9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从武冈县竹篙塘迁来安江镇郊胜觉寺。1941年11月,国立十一中学职业部改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11月改为湖南省农林技术学校“,1952年11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这里不仅是全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1964年,安江农校遗传学青年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开始在安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着手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开了安江农校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67年,湖南省科委正式把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1970年,袁隆平老师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首先发现“野败”材料,为杂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之后,在袁隆平老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全国大协作,于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湖南省安江农校研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举世瞩目,袁隆平院 士当之无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从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