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峪村隶属于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是冯家峪镇政府所在地,地处长城脚下,两厢群峰林立,中有白马关河,西(庄子)火(前火岭)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自然风景优美。 据考,该地自古为华北通往东北各省的孔道之一,在冯家峪西北山沟的上峪自然村中,仍可见明代城堡遗址和明代娘娘庙遗址,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冯家峪全村共有315户,780人。
村名来历
开始听到冯家峪这个村名时,本以为会是以姓氏立村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冯,但打听之后才知道,“冯家峪”姓冯的并不多。那“冯家峪”这个村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据《地名志》所载,古代有一位将军率兵到了今司营子附近御敌,在与辽将争战中撕破了衣甲,战后行至该地休息时,曾缝过衣甲,故初称缝甲谷。后谐音冯家谷。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修筑长城时,曾建“冯家峪”口西南的东西二城堡称冯家谷堡,属京师控制的石塘岭关所属。明、清时均派兵将戍守。解放后改称冯家峪。 关于村名的来历,村里还流传 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北宋末年,北方的辽金,不服北宋王朝的统治,兴兵作乱。杨家将奉旨北上,率兵征讨。在白马关外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穆桂英的盔甲被撕破了,但她仍然催马抡枪,奋力杀敌,终于杀退了辽兵。穆桂英乘三军打扫战场、安营扎寨的空隙,下了战马,坐在一个村边缝补起盔甲来。当地的百姓为了永远记住穆桂英的战绩,就把她缝盔甲的地方称“缝甲峪”。后改称“冯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