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堪

东汉渔阳太守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南阳郡豪门大族,东汉初年名将。[1]
张堪16岁时,孤身前往长安求学,被官员、学者们称为“圣童”。光武初年,张堪由中郎将来歙推荐,被朝廷任为郎中,经三次升迁为谒者。东汉朝廷派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时,张堪随同作战。在进军西蜀途中,他被加封为蜀郡太守。张堪任蜀郡太守二年后,升任骑都尉,随骠骑将军杜茂北击来犯之匈奴军队,后被任命为渔阳郡太守。张堪文武双全,在军事上,打得北部匈奴不敢南犯,经济上落实了光武帝刘秀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出现了史学家称为的“渔阳惠政”。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是张堪的后裔。[1]

人物生平

张堪出身于南阳豪门大族,很早便成为孤儿,张堪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张堪十六岁时,来到长安受业学习。张堪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张堪为“圣童”。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张堪。
刘秀登基称帝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升任[]者。刘秀派张堪转运积聚的布帛,并率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张堪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张堪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担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再次调任张堪为骑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