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亚(英语:Inner Asia)是一个复杂的地理概念,其定义和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学术传统中有所不同。在广义上,它常用来指代东起亚洲东北部海岸线,西抵里海的广阔地域,而在狭义上则常用指代中国西北的边疆地带。内亚的概念在西方历史学研究中时常使用,并在与西方学界的交流之下,中国大陆的历史研究者也开始使用这一概念。 历史
内亚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特提出,而西元十九世纪之时,法兰西学界惯于使用高地亚洲(La Haute Asie)一词用于概括位于亚洲海岸线以西,为海拔相对较高的山脉与高原所组成的内陆腹地。而德意志与俄罗斯学界则倾向于 使用中部亚洲(德语:Mittelasien,俄语: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与中央亚洲(德语:Zentralasien,俄语: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前者指代现代中亚五国及其邻近地区,后者则渐从包括里海西岸至蒙古草原一带缩减至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亚洲腹地。 而俄罗斯地质学家和旅行家伊万·穆什克托夫(Иван Мушкетов)根据有无流向外海的河流这个基本原则,认为亚洲大陆除了岛屿地区之外,可根据位置、自然地理特点及形成上的明显差异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被称为“周边亚洲”或“边缘亚洲”,而另外一个则被称为“内陆亚洲”或者“中亚”。
因此,穆什克托夫把内亚解释为亚洲大陆闭塞的、无通向外海河流的地区,并做出如下结论: “内陆亚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广大地区: 里希特霍芬(Ferdinand Richthofen)‘中央亚细亚’和西藏的一部分,伊朗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以及突厥斯坦加上咸海—里海地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