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石苣苔

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
吊石苣苔(学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是苦苣苔科下的一个小灌木属,茎长可达30厘米,生长在海拔300-2000米的丘陵或山地林中或阴处石崖上或树上。其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叶柄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花,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雄蕊无毛,花丝狭线形,退化雄蕊无毛,花盘杯状,蒴果线形,种子纺锤形,7-10月开花。越南日本也有分布。吊石苣苔全草可供药用,治跌打损伤等症。此外,吊石苣苔属下还有一个变种——条叶吊石苣苔(学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var. linearis Rehder),分布于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生于山谷林中石上,海拔920-1100米。

形态特征

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斗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5-5.8厘米,宽0.4-1.5(-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叶柄长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
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纤细,长0.4-2.6(-4)厘米,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1-2毫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长3-10毫米,无毛。花萼长3-4(-5)毫米,5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长3.5-4.8厘米,无毛;筒细漏斗状,长2.5-3.5厘米,口部直径1.2-1.5厘米;上唇长约4毫米,2浅裂,下唇长10毫米,3裂。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5毫米处,狭线形,长约12毫米,花药直径约1.2毫米,药隔背面突起长约0.8毫米;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的长约1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约5毫米,弧状弯曲。花盘杯状,高2.5-4毫米,有尖齿。雌蕊长2-3.4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5.5-9厘米,宽2-3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0.6-1毫米,毛长1.2-1.5毫米。花期7-10月。
吊石苣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