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任侠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左任侠(1901年1月7日~1997年3月1日,曾用名:左承恩),男,出生于湖北武昌市,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曾兼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科学通讯》主编。[1][2]
1923年,左任侠毕业于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5年,左任侠留学法国,入蒙伯烈大学修心理学。1927年回国前,左任侠曾先后在巴黎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等校从事科研工作。1928年,左任侠又赴法国进修,获蒙伯烈大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左任侠历任河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及沪江、光华、上海医学院等学校的教授。1936-1937年,左任侠在印度尼西亚担任雅加达华侨文化中心――巴华学校校长;解放后,在复旦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81年,左任侠获中国国内首批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3月1日,左任侠在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九十六岁。[2][3][1]
左任侠主要讲授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方面的课程。他在儿童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方面翻译介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一方面以皮氏理论为指导,从事儿童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左任侠主要著作有《教育心理统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3]

人物生平

1923年,左任侠毕业于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5年,左任侠留学法国,入蒙伯烈大学修心理学。1927年回国前,左任侠曾先后在巴黎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等校从事科研工作。1927年,左任侠回国;1928年又赴法国进修,获蒙伯烈大学博士学位。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左任侠历任河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及沪江、光华、上海医学院等学校的教授。1934年,在中国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北京大学心理实验室成立17年之后,左任侠临危受命,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去仔细地准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但是他还是详细地写出了相关事宜,罗列出了所需物品,并区分出了可以自制的器材以及需要购置的设备,理清了工作思路,帮助河南大学心理实验室顺利建成。1936-1937年,左任侠在印度尼西亚担任雅加达华侨文化中心――巴华学校校长;解放后,在复旦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56年9月,教育系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左任侠担任导师主要课程为《巴甫洛夫学说》《高等心理学》。1981年,左任侠获国内首批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1月《心理科学通讯》复刊,左任侠先生担任了该杂志复刊后的第二任主编(1983)。1983年,左任侠在《心理科学通讯》上发表了《略论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一文,分别从学习的顺序、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从皮亚杰理论中发展出促进教育进步的重要见解。1991年,左任侠与其学生李其维博士一起主编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对皮亚杰理论做了系统、完整的评价,对于皮亚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3月,左任侠在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6岁。[4][5][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