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语:Republik Indonesia,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1]位于亚洲东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17508个岛屿组成,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接壤,并与泰国、 新加坡、菲律宾和澳大利亚隔海相望。处于东经94°45′—141°05′,北纬6°08′—南纬11°15′之间。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为1913578.68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316.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从东到西约为5,100公里,从北到南约为1,800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21]印度尼西亚共有一级行政区(省级)38个,包括雅加达、日惹、亚齐3个地方特区和35个省。[22][a]2022年12月底印度尼西亚的总人口为2.76亿。印度尼西亚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人占总人口的45%。首都为努山塔拉。官方语言为印尼语。[6][23][5] 印度尼西亚属于赤道海洋性气候[24],全年炎热、潮湿多雨[25]。境域内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西部的查亚峰海拔5029米,是印度尼西亚境内最高峰[26]。河流一般比较短,长度在40公里以上的河流多达100余条。[6]公元3至七世纪由于农业社会发展,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原始部落国家。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的大帝国满者伯夷在东爪哇建立,至加查·玛达(Gajah Mada)统治时期,采行扩张政策,版图包含现今大多数印度尼西亚及部分马来西亚地区。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印度尼西亚成为荷兰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800年破产解散,荷兰政府续而成立荷属东印度接管印度尼西亚殖民地。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日治时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苏加诺(Bung Sukarno)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出 任总统职务。1949年12月,荷兰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1967年2月,苏哈托(Haji Mohammad Suharto)出任代理总统。1997年,印度尼西亚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经济遭受重创,引发大规模对“新秩序”政策的不满,苏哈托被迫于1998年5月下台。1999年,东帝汶宣布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独立。印度尼西亚于2004年进行首次总统直选,苏西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担任印度尼西亚第6任总统[6]。2024年4月24日,普拉博沃·苏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正式当选印尼第八任总统,任期五年。10月20日,普拉博沃在雅加达宣誓就职。[8][9]2024年11月19日,印尼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将雅加达设定为该国的特区,取消其首都地位,印尼的新首都变更为努山塔拉。[5] 印度尼西亚三大产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第二、第三产业为发展主要驱动力,农业和养殖业在GDP中的相对占比较小。2021年,印度尼西亚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13.8%、41.5%和44.6%[27]。截至2024年9月,印度尼西亚基尼系数为0.38。2024年,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22138.96万亿印尼盾(约合1.3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60.3美元。[28]印度尼西亚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重要的纪念节日有:国庆日、建军节、青年誓言节;重要的宗教节日有:登霄节、开斋节、静居日[29];在礼仪和文化禁忌上,印度尼西亚禁食猪肉、禁酒;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动握手;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接受礼物或递交物品;印度尼西亚民族服装“巴迪克”被称为“国服”[6]。 印度尼西亚是万隆会议十大原则的主要发起国之一,也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同时也是不结盟运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亚非新型伙伴关系、七十七国集团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地区组织的主要成员。[7]2025年1月1日,印度尼西亚正式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30]1月6日,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宣布,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31]印度尼西亚坚持将东盟作为其对外关系的基石之一的原则,在东盟一体化和东亚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坚持“平衡外交”的原则,与美国、 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等世界大国保持友好关系。[6][32]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