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加马门溪龙-抖音百科
马门溪龙(学名:Mamenchisaurus,意为“马鸣溪蜥蜴”)为蜥臀目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属于马门溪龙科。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约1.6亿至1.45亿年前)。马门溪龙的体长可达22到35米,而脖子占一半长度,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马门溪龙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主要化石发现于中国四川、新疆等地。马门溪龙属于马门溪龙科,与其他蜥脚类恐龙如梁龙、盘足龙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1][2] 形态特征
马门溪龙的体型较大,颈部极长,长度占了全身的一半,并以此闻名。关于演化出这样的长颈尚未明了,有些理论认为长颈是往垂直高处食植的适应结果,另一些理论则认为是为了开阔水平食植面积。马门溪龙的头骨相对短,上方视角呈现U字形。牙齿坚固,向前倾斜,呈凿子状或铲子形。 发现历史
马门溪龙最早是在1952年于四川的公路修筑工地上发现。这个部分骨骸后来经研究,在1954年由著名的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此后,陆续发现了其他多个物种,如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中加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