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都立

雍正3年山西巡抚
伊都立(?-1753年),伊尔根觉罗氏,字学庭,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伊桑阿第三子,清朝大臣。历任内务府员外郎刑部侍郎、云贵总督、山西巡抚等职。[1]伊都立在任期间,提出“碾米平米,秋收补买还仓”的救灾方案及治疗泌河之法。他因侵蚀军粮被褫职下狱,后在乾隆七年(1742年)获赦释。伊都立去世于乾隆九年(1753年)。[2]

人物经历

《八旗文经·作者考》:伊都立,字学庭,伊尔根觉罗氏。先世居瓦尔喀,隶满洲正黄旗。大学士,谥文端。伊桑阿第三子。康熙已卯举人,时年十三。雍正元年,由内务府员外郎詹事,累官云贵总督,书学李北海,有《嘉乐堂诗集》。弟伊尔谨,字翼庭,有《印月斋诗集》。满大臣如澹士司冠赫奕[]山尚书觉罗满保、夏陈光禄国琏、松如侍郎德龄、桐轩尚书夸岱、云依少宰嵩寿、有亭宗伯双庆、鲁望将军[]哈岱、虚宥京伊博清额、斗南侍郎全魁,瞻园尚书托庸、兰崖侍郎恭泰、赞候侍郎福增格、时泉阁学图敏,皆有集。[3][4]
《清史稿·列传》伊桑阿子伊都立,自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历刑部侍郎巡抚山西。坐事夺职。雍正七年,命赴大将军傅尔丹军治粮饷,授额外侍郎。十三年,以侵蚀军粮事觉,[chǐ]职下狱,论大辟。乾隆七年,赦释。[5]

家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