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璘

南宋时期爱国将领
[lín](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1]
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与吴[jiè]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死后,以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加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绍兴十年(1140年)再度抵御南侵金军,以功建节,拜镇西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奉国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侵宋。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彼此互有胜负,至“隆兴和议”签订后,退守四川。
乾道三年(1167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1]自撰有兵书《兵要》,今已佚。

人物生平

少年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