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西晋时期文学家
1
4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世称陆平原。吴郡吴县( 今苏州)人。西晋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书法家。曾任太子洗马、吴王郎中令、著作郎、平原内史等职。[2][3][1][4]
陆机自幼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陆机还是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5]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同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6]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十四岁丧父后,他与兄弟共同统领父兵,担任牙门将。吴国灭亡后,他闭门苦学,与弟弟陆云完成了《辨亡论》上下两篇,深入剖析吴国的兴亡史和祖先功业。西晋武帝太康十年,陆机与陆云前往洛阳,得太常张华推荐,名声大振,机智应对王济挑衅,展现出卓越智慧。但北方士族对江东大族有歧视和防范,陆机等吴地士族子弟常受贬抑。历任多职的陆机,在司马氏政权中参与谋划,却因同僚不满和诬陷,在太安元年(303年)鹿苑之战中失败,被冤杀于军中,其子陆蔚、陆夏也同时遇害。[7]
陆机文采斐然,被誉为“太康之英”,其诗文受到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著作的评析。今存其诗作一百零五首,以乐府诗和拟古诗为主。此外,他还创作了二十七篇赋,音律优美,对偶工整,善于运用典故。在史学方面,陆机也有所贡献,著有《晋纪》四卷、《吴书》(未成)、《要览》和《洛阳记》一卷等。除此之外,他的《平复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陆机还著有《画论》。[7][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