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志杰-抖音百科
汪志杰(1931年4月-2016年3月26日),原籍安徽旌德,是一位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绘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53年的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在该校担任教职并参与多项国内外展览。1983年,他创立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并担任系主任及教授。晚年移居法国,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汪志杰的作品广受欢迎,其代表作包括《赛摩赛姆千佛洞前的流沙河》等。他在2016年因病去世,享年86岁。[1] 早年经历
汪志杰1931年出生于北平,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动荡。1947年,他毕业于上海育才学校美术系。1949年,在徐悲鸿的支持下,他前往北京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后来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成为该校的第一批本科生。由于表现出色,他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并最终留在学校任教。[2] 职业生涯
汪志杰的职业生涯始于1953年,当时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首届毕业生。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如油画、水墨、版画插图、素描速写等,并广泛发表在国内刊物上。他曾两次获得全国美展创作奖,并有多件作品在国际上展出。1956年,他被推荐为专业“职业画家”,但由于政治原因,他在1957年被迫离开教学岗位,前往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1980年,他才得以平反,并调至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工作。1981年,他开始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担任系主任和教授,并在第二年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作品《赛摩赛姆千佛洞前的流沙河》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的银质奖章,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外,他还创作了其他多幅知名作品,如《高昌城下》、《圣墓前的女郎》等。1990年,他应文化部邀请前往日本交流,并在那里举行了多个个人画展。1991年,他又前往法国巴黎访问,并决定长期居住在那里。在法国期间,他游览了欧洲、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并继续从事美术创作。1993年,他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名为“西藏风情”的油画个展。1998年后,他返回中国,继续致力于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后期作品包括《楠溪浅淮》、《水泊舟》、《雁荡古居》、《深山清间》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