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适

北宋时期政治家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汉族。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1][2][3]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4][5][6]
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人称“忠孝三梁”(梁[hào]梁固,梁适),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达七十多人,当时就有着“满堂笏,梁半朝”之称。显赫的梁氏家族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流传着,最著名的当是山东河南一带流传的《满堂笏》的戏剧,“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尽报宋江山”。

人物简介

梁适,字仲贤。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出生于东平。其父梁颢、兄长梁固   均为大宋状元,世称“父子状元”。梁颢为翰林大学士,梁适以父荫为官。宋仁宗宝元年间出任兖州知府,当时[yǎn]州有铁冶莱芜监,役民开矿冶炼,由于赋役沉重,从事此行业者多破产。梁适到任后,改官营为民营,变劳役制为招募制,官给雇值,官府收税采取“二八抽分”,减轻矿冶工负担,刺激了矿冶工的积极性,冶户发展到千余户,铁产量大增,年产铁120多万斤。铁产量的提高促进了铁器业的发展,涌现出远近闻名的铁器制造作坊,莱芜大冶铁家吕氏“募工徒,斩木锻铁,制器利用,视他工尤为精密”,“凡东州之人,一农一工,农[cuàn]户御,其器皆吕氏所做”。由于梁适实行了宽松的政策,使莱芜的钢铁冶炼业达到空前发达时期。后梁适累官观文殿大学士,在太子太保任辞官归居,晋升太傅。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去世,赠司空兼侍中,谥“庄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