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济-抖音百科
朱家济(1902~1969),著名书画鉴定家、书法家、文物研究及保护专家。浙江萧山人。字馀清,又字豫卿、虞卿、予卿,晚号馀翁。1902年生于北京,高祖朱凤标,清朝大学士,人称“萧山相国”。父亲朱文钧,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先生自幼在父母指导下读书习字,16岁考入北京大学附中,26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而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随故物南迁,辗转上海、南京、武汉、四川等地。1953年受聘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组组长。1963年应潘天寿先生之邀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主讲书法和古典文学。遗墨出版有《朱家济行楷六种》、《朱家济行草四种》、《朱家济法书集》等。 [1] 朱家济先生独具慧眼,早年鉴定出“绢本”的《小草千字文》是伪作,不是怀素真迹。直到2017年学者黄锦祥发现了“纸本”的怀素小草真迹,见证了朱家济先生超前和高超的鉴赏能力。[1] 朱家济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擅真、行、草三体,作品俊丽清健、笔跃气振,自成风格。 1953年,朱家济应当时“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郦承铨邀请,进浙江省文管会工作。朱家济先生长于书法,擅真、行、草三体,作品俊丽清健、笔跃气振,自成风格。 人物简介
朱家济(1902-1969),字豫清,又字虞清、余清,朱文钧先生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中学、北平大学和故宫博物院任职,抗战时随古物南迁,后又供职于重庆粮食部。1953年受聘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组组长,1963年应潘天寿先生之邀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主讲书法和古典文学。朱家济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擅真、行、草三体,作品俊丽清健、笔跃气振,自成风格。同时,对于书道,尤其是“运腕”二字,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影响甚深。其部分遗墨已整理出版,如西泠印社的《朱家济行楷六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