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

从商到晋代时期的古汉语
上古汉语(英文:Old Chinese;法文:Chinois archaïque;俄文:Древне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指的是商朝晋朝的汉语,是现存汉语的祖先。
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上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导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

音系

上古音韵学研究史

古时,除了少数的语言学者外,一般人们不知道一个语言的语音会有发展变化。在阅读先秦古籍时(如《诗经》)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韵,为了求和谐,将这些不谐音的字临时改念,这种做法称作“叶音”(xiéyīn)。明末学者顾炎武研究认为《诗经》中的每个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因先秦时期汉语字音是有着不同于现时发音的语音系统,导致用今音念《诗》会出现韵脚不谐音的情况,但若用先秦的语音系统来读则韵脚自然谐和,就没有“叶音”的必要了。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研究先秦古籍时又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谐音字的偏旁与《诗》中的韵脚相吻。他提出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为上古音韵学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