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1][2] 历史背景
“日本开拓团”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真正占领中国,日本向中国派来的组织,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日本政府制定《向满洲移住农业移民百万户的计划》规定以20年间移民100万户、500万人为目标。从1937年起,每5年为一期,移民户数是呈递增的,第一期为10万户,第二期为20万户,第三期为30万户,第四期为40万户。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政策核心
从1937年开始,20年内向东北移民百万户500万人。20年共分四期,每期5年,第一期1937-1941年,计划移民10万户(甲种移民6万户,乙种移民4万户);第二期1942-1946年,移民20万户(甲种移民12万户,乙种移民8万户);第三期1946-1951年,移民30万户(甲种移民14万户,乙种移民16万户);第四期1952-1956年,移民50万户(甲种移民18万户,乙种移民22万户)。其中甲种移民又称“集团移民”,系指由日本政府予以优厚补助并直接受理 的移民。乙种移民又称“自由移民”,是指日本政府予以微薄补助、主要依靠民间实行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