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

20世纪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部队
关东军(日语[guān]東軍/かんとうぐん、英语:Japan's Kwantung Armny),是20世纪上半叶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部队,因前期战斗力强盛,被日本人称为“皇军之花”。[1][2]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获取了沙俄向中国租借的“关东州”和“南满铁路”。为了加强管理,以及加紧对中国地区的侵略活动,1919年日本在中国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以驻“满”师团和“满铁”独立守备队,即原关东都督府所掌握的1个师团、6个独立守备队,总兵力约1万多人成立关东军。此后,关东军开始干涉中国内政,并制造了“皇姑屯”事件。1931年,关东军在东北地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后出兵侵占东北,并在东北地区扶植清废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并以伪满洲国的实际掌控者对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关东军司令部迁往长春。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开始调整对苏政策,双方先后爆发了张鼓峰事件诺门罕战役,关东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精锐不断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中国军民的反攻下,关东军组织有效反攻随即溃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身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随之宣布缴械投降,伪满洲国政权也宣告覆灭。[1][3][4]
战后,伯力审判东京审判都对关东军的罪行进行了指正,揭露了其在中国东北殖民统治期间进行了细菌战奴化教育、专制统治、大屠杀等暴行。[1]

名称由来

关东”是指中国山海关以东的地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占了中国旅顺和大连湾,此后沙皇俄国将其称为一个州,即“关东州”,辖区包括辽东半岛普兰店以南的全部陆地和岛屿,面积约3400多平方公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