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乂

唐朝的大臣、诗人
李乂(647年-714年),字尚真,赵州房子县(今河北省临城县)人,唐朝时期大臣、诗人,济州刺史李大智之子。少年丧父,善写文章。举茂才出身,调补壶关县尉。进士及第,授万年县尉,入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景龙年间,弹劾术士叶静能,迁朝散大夫、尚书右司郎中,授中书舍人、昭文馆学士。唐玄宗即位,授检校吏部郎中,迁黄门侍郎,进爵中山郡公。中书姚崇执政,授中书侍郎、检校刑部尚书,负责郡国考绩。开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追赠侍中,谥号为贞。
李乂年轻时以文章知名。唐高宗永隆年间进士武则天长安年间,为监察御史,弹劾上奏无所顾忌。唐中宗景龙年间转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知制[gào]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进吏部侍郎,与宋璟等主选举,[quán]叙平允,时称公正。请托不得通行,时人称道他:“李下无蹊径。”转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不合理的制敕,多被他主持的门下省改正。太平公主干政,想要让李乂归附她,李乂坚决推辞。唐玄宗开元初年,为紫微侍郎、吏部尚书,受诏同苏[tǐng][zuǎn]集起居注。在刑部尚书任上去世。卒年六十八岁,谥号贞。他方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与兄李尚一、李尚贞合著《李氏花萼集》二十卷,已佚。

人物生平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县人。少年丧父。年十二,工属文,以文章见称。
李乂举进士及第,累调万年县尉长安三年(703年),[zhuó]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年(707年),迁中书舍人,兼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所在库[]以赎生。李乂上疏谏止,以为“与其拯物,不如忧民”。迁吏部侍郎、典选事,请[]不行。转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干政,欲引李乂自附。李乂深自拒绝。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