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

中国诗人、作家、学者、教育家
公木(1910年6月21日-1998年10月30日),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木农、龚棘木、席外恩、四名、魂玉等,河北省辛集市人,诗人、作家、学者、教育家。[2][3][5]
1928年,公木先后在辅仁大学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校就读。[5]1929年,公木开始发表作品。[6]1930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和河北正定中学教书。[5]公木在学生时代积极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7]1937年“七七事变”后,公木投笔从戎,奔赴晋绥前线参加敌后游击队,任宣传股长,开始用“公木”笔名。[5][8]1941年5月,公木调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室任主任。[9]1945年抗战胜利,公木随文艺工作团前往东北,任本溪市委宣传部部长。1946年,公木任东北公学党委书记、教育长。[5]1947年4月,东北大学教育学院成立后,公木任院长。公木还曾在鞍钢教育处任处长。1954年10月,他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任副所长、所长。[9]1958年,公木被错划成“右派”,受到迫害,并被开除党籍,安排到吉林图书馆任馆员。1962年,公木被分配到吉林大学中文系当教员,他开始转入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9]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公木被平反,恢复了党籍。此后,他先后担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副校长,吉林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暨文学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暨吉林分会主席、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等职。[9]1998年10月30日,公木病逝于吉林长春,终年88岁。[5]
公木先后出版诗集《我爱》《崩溃》及文学理论《老子说解》《商宋研究》《第三自然界概说》《毛泽东诗词鉴赏》等40余部。[3]1941年8月,公木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经延安五四青年节奖金委员会评定获得了音乐类甲等奖。此外,该曲还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曲目,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该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5][9]此外,公木还将《移民歌》作了改编,并重新填词,成为日后被传唱的歌曲《东方红》,他还创作了电影《桥》《白毛女》《英雄儿女》的主题曲。[5][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