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
大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四月十九日,上午或正午,平凉(今甘肃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我国前史进程的严重事情,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是指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伺机劫唐主盟使浑瑊(jiān)。
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jiān],以除掉唐将。参加会盟的唐朝主盟者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及唐朝将士多人被俘获。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恶化,战事再起。此后双方30余年未再盟和,直到821年长庆会盟。此刻吐蕃已日暮西山,大唐也渐入傍晚。[1]

背景

主条目:清水之盟朱泚之乱
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之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