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小檗

毛莨科小檗属植物
紫叶小[]学名: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Chenault),别名:红叶小檗、紫叶女贞小檗科小檗属。紫叶小檗原产于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日本亦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各大城市有栽培。为小檗的栽培变种,是20年代在欧洲培育出来的优良种类。落叶灌木。枝丛生,幼枝紫红色或暗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其叶小全缘,姜形或倒卵形,紫红到鲜红,叶背色稍淡。4月开花花黄色。略有香味。果期9~11月,果实椭圆形,鲜红色,挂果期长,落叶后仍可缀满枝头。[1]
紫叶小檗耐寒、耐干旱能力强,喜阳光充足且凉爽湿润的环境。[2]焰灼耀人,枝细密而有刺。春季开小黄花,入秋则叶色变红,果熟后亦红艳美丽,是良好的观果、观叶和刺篱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街道、庭院、公园,等处,是园林绿化的重要色相材料强,耐修剪。它生长于海拔2200~3500m的森林或灌木林下。研究证实红叶小檗有着不可估量的药用价值,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热痹[luǒ][]肺炎结膜炎[yōng]肿疮[jiē]血崩[1]

形态特征

紫叶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变种。落叶灌木。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具条棱;节间长1-1.5厘米。叶菱状卵形,长5-20(35)毫米,宽3-15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成短柄,全缘,表面黄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具细乳突,两面均无毛。花2-5朵成具短总梗并近簇生的伞形花序,或无总梗而呈簇生状,花梗长5-15毫米,花被黄色;小苞片带红色,长约2毫米,急尖;外轮萼片卵形,长4-5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近钝,内轮萼片稍大于外轮萼片;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6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微缺,基部以上腺体靠近;雄蕊长3-3.5毫米,花药先端截形。浆果红色,椭圆体形,长约10毫米,稍具光泽,含种子1-2颗。
紫叶小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