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

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步摇,亦称“珠松”“簧”,是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1]
殷周时期,步摇是王后礼服的配饰,[3]步摇的名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讽赋》中“垂珠步摇,来排臣户”的诗句。[4]汉代步摇是皇后谒庙时候的装束。[3]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尤其喜欢汉人的步摇;[4]晋代明确禁令平民女子使用步摇。[3]南北朝时期,步摇成为象征贵族女子身份与地位的饰品。[4]隋唐时期的步摇融合南北朝时期的不同地域风格,且流行势头更盛,[5]步摇变成普遍流行的饰品。步摇与钗合二为一,成为步摇钗。这时期的步摇以金质为主,也有玉步摇和银步摇等。[3]宋元时期,步摇在材质上依旧讲究。明清时期,步摇在相关首饰仍存,如衔珠凤簪等。[6]步摇后来也沿着草原丝路向东传播,直达日本列岛,流行长达600多年。[7]
步摇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后,其花式可以做成鸟兽花枝等形状。[8]在材质方面,除黄金外,还有银、玉、水晶等种类。[2]步摇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9]古代女子头上佩戴“步摇”,也能提醒仪态,避免佩戴者行走慌乱,有其重要的礼仪文化内涵。[10]步摇也反映了文化交融与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见证。[11]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