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通和

郑通和
郑通和(1899年-1985年7月15日),字西谷,安徽庐江人。10岁入塾,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舒城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民国8年,升入南开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人物简介

郑通和,字西谷,安徽庐江人,10岁入塾。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舒城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民国8年,升入南开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民国12年8月赴美留学,入斯丹福大学,次年获教育学士学位。旋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习,民国14年6月获教育硕士学位,继续留校深造。次年夏返回,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等职。

活动历程

民国16年6月,由著名学者欧元怀推荐,任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办公室和高中部设在小南门外陆家浜,初中部则设在小西门尚文路,教学、管理均感不便,校舍也陈旧狭隘,难以发展,郑通和鉴于市区和郊区地价级差悬殊,遂萌发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另建新校舍的设想。在征得江苏省政府同意后,经多方奔走接洽,以较高价格售出旧校舍及地产,廉价购得沪闵路(今老沪闵路)吴家宅土地460余亩,于民国23年3月兴工建造新校舍,10月中旬竣工,学生即全部迁入上课。12月29日,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当时,人们称赞“[hóng]宫(指新校舍)宏伟,设备齐全,以类(相比)大学规模,亦不为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