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消难

北周时期大臣
司马消难(?~589年),字道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北周外戚大臣,西晋南阳王司马模的后代,北齐太尉司马子如之子。[1]
司马消难自幼聪慧,稍微涉猎史书,但喜欢自我粉饰,来求取名誉。司马消难起初担任著作佐郎,以礼待客,受到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昂崔赡等人的赞赏。之后,司马消难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光禄卿,并出任北豫州刺史。后因朝臣诽谤和与宗室叛乱的牵连,备受猜忌和迫害,逃亡北周,在北周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并封为荥阳郡公。司马消难随同尉迟迥起兵反抗杨坚,最终兵败,逃亡陈朝陈宣帝任命司马消难为都督安赵九州八镇、车骑将军司空、隋公。隋朝统一后不久,司马消难去世。[1]

人物介绍

父亲司马子如在北齐任官,位至尚书令。司马消难幼聪慧,然不学无术,又好自矫饰,乃多卷黄纸加之朱轴,冒充为典籍,以矜僚友。尚书令江总戏弄他:“黄纸五经,赤轴三史。”。司马消难雅爱宾客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卬崔赡等皆游其门。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专权后,尉迟迥据有太行山以东十一个州,兵力二十多万;又联络州总管司马消难抗杨,七月二十四日消难举兵响应,据江北九个州,兵力约十一万。杨坚王谊为南路行军元帅,率领李雄等四个行军总管,讨伐江北的司马消难。八月,王谊军至郧州,司马消难率部退至鲁山[zèng]山。王谊命令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兵进击,大获全胜。消难[yín]夜南奔,投降南朝陈。后来隋文帝攻陈,消难被俘,帝以旧念特免其死罪,配为乐户。复犹以旧恩引见,消难老愧,未几去世。其女司马令姬北周静帝宇文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