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原之战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的战役
韩原之战是春秋时期秦国晋国之间的战役。[1]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决定发师攻晋。同年秋天,秦穆公亲率大军,攻击戍边晋军,三战三捷。冬天,秦军东渡黄河,深入晋国腹地。晋惠公领兵迎战。十一月,秦、晋两军决战于韩原。晋大夫梁由靡于混战中率部截击秦穆公,将其击伤。随秦穆公作战的300名岐下(今凤翔高王寺村义坞堡一带地方)的百姓奋勇冲杀,将其救出。晋惠公因战车陷入泥泞之中,无法行动,被秦军俘获。晋军失去主帅,全军溃败。[1]穆公通令国人斋戒,他要以惠公替代牛羊当牺牲来祭祀上天。周天子听封后,因与晋君同姓(姬),便要求穆公释放惠公;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她也请穆公不要伤害晋君。于是秦与晋讲和。秦穆公派人送惠公归晋。晋君献其河西地给秦。[2]
韩原之战结束后,秦开始征收晋河东之地入秦版图,并设置官司。[2]

历史背景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大夫里克 作乱,连杀二君。公子夷吾以割让黄河以西之地为条件请求秦国发兵,助其返回晋国继位,秦穆公于是发兵送夷吾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却背约不肯割地。秦穆公对此极为恼火。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求助于秦国。秦国不念旧恶,卖给晋国大批粮食。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粮,却遭晋国拒绝。以上事件使秦、晋之间的怨恨加深,于是爆发了韩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