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梨簧戏-快懂百科
芜湖梨簧戏旧名泥簧,是流行于安徽省江南芜湖、当涂(含今马鞍山市)、江北和县、含山沿江一带地方戏曲剧种,其发生、发展和形成职业演唱班子在芜湖,又称芜湖泥簧,已有 200 多年历史。明清之际,每年上元、端午、中元盛大演出,祈神祝福,故又称平安戏。泥簧戏土生土长,由芜湖语言、音调和地方民间音乐发展而成,汲取二簧、柳子腔和昆曲等剧种唱腔和音律,形成独特的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的板腔体。鼎盛时期,群英辈出,形成不同流派,剧目多达三百多个。芜湖梨簧戏现已濒临失传。[1][2][3] 起源
历史
芜湖的地方民间文化较为丰富,地方民间戏曲梨簧戏和芜湖滩簧戏是同时流行于芜湖一带,至今已有230 多年的历史。 芜湖梨簧戏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前后),流传于芜湖、当涂、含山周边地区。梨簧的最初演唱形式都为坐唱,因为那时唱该戏的都是盲艺人,而这一点是十分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