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号

国民政府出资制造的舰艇
平海号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仿宁海号造的1艘舰。鉴于江南造船厂历年承造各种舰艇能够达到要求,海军部决定由该厂仿“宁海”再造1艘姐妹舰“平海”号,由日本提供零组件,设计图与“宁海”同样,并聘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原订预算458.8万元。

背景由来

该舰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为了鼓励国产新舰的自制,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到厂出席该舰的开工典礼。本来预定1933年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日)下水,不料九·一八事变与淞沪一二·八战事相继爆发,中日关系紧张而影响了日本的零件供应与技术支持,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两年。等到空舰驶往日本相生港装置火炮武器完成时已是1936年6月18日,离战争爆发只剩一年。“宁海”舰费时一年半就已成军,“平海”舰却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不过这毕竟是中国自制的一艘轻巡洋舰,排水量2,383吨,动力装置为五部锅炉四部烧煤炭,一部烧重油,两部往复式主机双轴推进,马力较宁海略小,约7,488马力,最高航速21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本舰尺寸与“宁 海”略同,不过吃水稍浅,原预定装备与“宁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门,76毫米高炮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门,高速机枪4挺。但在本舰赴日装配武器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有关高炮与高速机枪部份遭日本拒装,只好透过上海德国洋行改购克虏伯和博福斯枪炮代替。本舰无水上侦察机,所以烟囱后的外观结构因无机库而与“宁海”不大相同。首任舰长为原“宁海”舰长高宪申。1937年4月编入第1舰队z防会议的决定,本拟采取突然封锁江阴、聚歼敌舰于长江的措施,不料这一军事机密竟被汪精卫的机要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驻南京总领事,致使“瓮中捉鳖”的计划完全落空。
“平海”号

江阴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