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

西方文化的传说人物
圣诞老人(Santa Claus)[1]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圣诞节前夜通过烟囱送礼物给孩子们。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着一条宽布带。[3][2]
圣诞老人的传说起源说法不一,包括主教圣尼古拉斯、奥丁神的后裔及希腊老者尼古拉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东正教教主原型圣尼古拉斯。[4][5]主教圣尼古拉斯约出生于公元280年,因为他的虔诚和仁慈而倍受尊敬,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前身。[6][7]11世纪末,意大利宗教士兵将圣人尼古拉斯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不久,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并且将圣人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在其国家传播过程中[róu]杂了本国的特色,故圣诞老人的形象千姿百态。[2]1624年,荷兰移民在美洲大陆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1664年,英国占领该地后,定居在此地的荷兰和英国移民带来了各自的圣诞传统,并将之融合。圣诞老人的名称,正是由荷兰“圣诞老人(Sintirklass)”的发音演变而来的。[8][4]
1809年,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出版的讽刺小说《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中描述的圣尼古拉不再是圣洁的主教,而是一个叼着泥管烟斗、矮小的荷兰人形象,并且有情节描述,圣尼古拉斯带着礼物从烟囱进来,这也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圣诞老人形象有影响,多被描述为体型圆胖矮小、叼着烟斗、老顽童式的样子。[9]1823年,美国诗人克莱门特·摩尔(Clement Moore)撰写诗歌《圣尼古拉来访》(A Visit of St. Nicholas),圣诞老人形象进一步戏剧化,使之演变成一个快乐精灵。后来,德国移民把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在美国普及,称为“Saint Nicholas”,被误传为“圣克劳斯”(Santa Claus),中文译作 “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前夜等待圣诞老人到来的传统,也由此流传。[2][8]1863—1886年,美国的德裔插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绘制的圣诞老人身形滚圆,头戴花环,留着白胡子,身着带白毛边的红色外套,从烟囱进入屋里,把礼物放在孩子们挂着的袜子里。[8]1931年,瑞典商业设计师赫顿·新百美(Haddon Sundblom)以一位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名叫鲁·班迪斯的推销员为模特,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出了一个身穿大红袍、蓄着白胡子的肥胖的圣诞老人形象。随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性成功,赫顿·新百美创造的圣诞老人形象由此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了圣诞节文化的独特象征。[4]
圣诞老人的形象代表了仁爱和慷慨,他给予孩子们礼物和祝福,传达着爱和关怀的信息。他的慷慨和仁爱的形象使人们对于爱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人们在圣诞季节和平日里传递爱与善意。[10]

基本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