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衡

黄士衡
湖南省县(今郴州市苏仙区)人,1889年出生。郴郡联合中学堂毕业后,考入湖南高等中学和广益中学附设大学预科。1913年考取留美公费生,赴美国乌路普莱佑大学、埃阿瓦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曾任湖南大学校长一职,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简介

黄士衡(1889~1978),字剑平,号体楷,湖南省郴县永丰乡长冲村人。黄氏家学渊源,黄士衡的叔祖父纯垓是清朝最末一届中选的青年进士之一;其父如瑚为前清秀才,以教私塾为生,英年早逝;其兄体桂接受新思潮较早,清末毕业于湖南岳高等学堂,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由于家境清贫,端赖其母勤俭持家、含辛茹苦,给年少的黄士衡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使得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为官清廉、忠于职守的作风。在家庭和父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坚持自学的习惯,打下了浓厚的国学根底。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国家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从穷乡僻野的农村到繁华的大城市的社会实践,使他很早就清醒地 认识到必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以作为立国兴国之本。在治学生涯与学术思想上,他特别推崇梁任公(启超),极为欣赏其所著《钦冰室文集》。在为官之道和生活作风上他仿效曾国藩。而在行知关系上则服[yīng]于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战斗精神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船山先生),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在其兄的资助下,出国前他曾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立一中(今长沙一中)和广益中学(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预科。
1920年夏,学成回国,在四川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文史系主任两年。曾在学生联合会就人口问题发表演说,认为中国如不控制人口,必将人满为患。1923年任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教授。1924年任商专校长。1926年初,湖南商专、工专、法专3所学校合并组成湖南大学,任湖南大学行政委员、商科学长。193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两次出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他尽力充实湖南大学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恢复中山图书馆,兴建公共体育场,筹建各县民众图书馆,多有建树。同时提出"茅出阶,皆可办学"的思想,艰苦兴学。因力争教育经费独立,任人唯贤,为当政者所不容,1932年辞去省教育厅长职务。1937年,当选为国大代表,被聘请参加张治中组建的抗日军事参议会,任参议员。
1938年,国民政府委为内政部礼仪司司长,1939年湖南省参议会又委为秘书长,他都坚辞不就。1940-1942年兼任私立船山中学校长。1946年,当选为湖南省参议员和国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