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俊-抖音百科
董俊(1186-1233),字用章,金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他曾降蒙古为世侯,[1]被任命为中山府事,并多次与金朝武仙交锋。董俊拥护史天泽为真定主帅,但在1233年归德府围攻金哀宗时阵亡。他被赠予翊[yì]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荣誉,并被封为寿国公,谥号为忠烈。此外,他还被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并改封为赵国公。董俊少年时种田,成年后擅长骑射,藁[gǎo]城令立靶募兵时,他挽强弓一发中的,受募领兵。 人物简介
董俊少年时种田,成年后浏览书史,擅长骑射。蒙古代金后,河北大乱,藁城令立靶募兵,董俊挽强弓一发中的,受募领兵。1215年,木华黎帅兵南下,他率军投降,此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世侯。 1219年,董俊升任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县)事,佩金虎符。他与金真定守将武仙对峙,在曲阳大败武仙。1220年八月,武仙穷蹙而降。木华黎授董俊龙虎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不久升左副元帅,其部众号为匡国军。他曾对木华黎进言:“武仙黠[xiá]不可测,请加以防备。”1225年二月,武仙果然杀史天倪反叛蒙古,再投金朝。一时间,藁城近旁州县大多改变旗帜,董俊“险夷一节”,孤军坚守,后更拥护史天泽为主帅攻克真定,帮助史天泽稳定了河北局势。1232年,他参与围攻汴京之役。1233年,金帝逃奔归德,他又追击围攻,战死于归德之战。 董俊去世时,已为蒙古立下汗马功劳。临阵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勇气慑众;且器度弘远,善战而不妄杀,南下伐金时,收归为奴者,都纵放为民。作为汉人世侯,他不是势大权重者,但以忠孝著称当世。攻克汴京时,他将儒士侍其轴延归藁城,教授诸子。他曾说:“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元史·董俊传》)子有九人: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毅、文振、文进、文忠、文义。文炳、文用与文忠,事功亦显。 史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