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 (H. Wendl.) Beentje & Dransf.)俗名黄椰子、凤凰尾,属于棕榈科金果椰属,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由于它的叶片像禽类散开的尾巴,因此叫散尾葵。1878年被命名。散尾葵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积水。[2][3][4]
散尾葵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粉,上有明显叶痕,纹状呈环。叶面滑细长,单叶,羽状全裂,长40~150cm,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花小,金黄色,在海南花期为4月下旬-6月上旬;果近圆形,长1.2厘米,宽1.1厘米,橙黄色,种子1-3枚,卵形至椭圆形。[5]
散尾葵在热带地区的庭院中常作为观赏树栽种。在中国南方各省有引种,在北方主要用于盆栽,是高档盆栽观叶植物。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治疗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等病症。[6] 形态特征
散尾葵为丛生灌木,高2-5米,茎粗4-5厘米,基部略膨大。叶羽状全裂,平展而稍下弯,长约1.5米,羽片40-60对,2列,黄绿色,表面有蜡质白粉,披针形,长35-50厘米,宽1.2-2厘米,先 端长尾状渐尖并具不等长的短2裂,顶端的羽片渐短,长约10厘米;叶柄及叶轴光滑,黄绿色,上面具沟槽,背面凸圆;叶鞘长而略膨大,通常黄绿色,初时被蜡质白粉,有纵向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