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人山-快懂百科
道人山的森林茂盛,盛产天麻、黄莲、茯苓等名贵药材,珍禽异兽经常出没其间,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每到冬春之时山顶白雪皑皑,与高黎贡山遥遥相望。东面有澜沧江由北向南穿流而过。[2] 历史
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至今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当时,口唐县是益州郡西部的繁华之地,从叶榆(今大理)到口唐的路线即是经过这里的。后口唐又先后成为了益州郡西部属国的治所和永昌郡治所(曾设过8年),这条经过道人山顶的通道也就更是繁华了,过往行人络绎不绝。[2]而到明惠帝即建文皇帝时(公元1399~1402年),有一名叫杨校录、道号叫海玄真人得到此传教。据传及道人山顶古碑记载,明惠帝在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时,被其叔燕王朱棣以出兵支前为谎言,攻陷京城。当时杨校录是惠帝的尚书,君臣二人便从地道逃出宫廷,流浪各地。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到云南。惠帝到武定狮山正续寺为僧,尚书杨校录到道人山修仙,以采药为生,同时外出募化。几年后有了积蓄,在道人山半山分别建盖了舍茶寺(在今松坡)和红花寺,收徙精心传教。他的道法影响颇大,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道人山"。《地方志新说》概述:“道人山是碧罗雪山之一峰,明朝末代永历帝西奔,大将李定国与叛将吴三桂激战高黎贡山,一名随员大臣杨荣,在战乱中失散,流落保山,埋名隐姓,伺机复明,后得知永历帝 缢死,便向东长辞,啼血而泣,遂上山出家为道,结蘖为庐,立石为庙,自称海轩道人。”如今道人山还有诸多神话传说,如:今红花寺左侧有个石臼,说是海玄道人杨校录当年用来舂石子,煮了后可变成一锅大米饭,上山的人还经常和他吃。又说山头那个人们称为“仙人打歌处"的平场,传说玉帝原来被海玄道人心坚如石、志高如山的修炼精神所感动,于农历每月十五,明月当空时,便派出仙女下来为他唱歌跳舞,慰藉其孤独之心,便踏出了这个平场。而在唱歌跳舞时,仙女们头上戴着的鲜花抖落在山上,便成了如今道人山上采之不尽的野苤菜,人们又称之为“仙苤”。后来海玄道去世逝后,葬于山顶,当年用粗石砌成的简陋坟墓至今尚在。由于海玄道人在道人山的传道事迹很感人,被民间编织成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颂不衰。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42年),人们为了纪念海玄道人杨校录,还在道人山顶修了一座石庙,取名为“青峰庙”,内供有海玄道人等塑像4尊。后由于年久失修,有些坍塌,于1987年6月,云龙、保山两县市人民群众又自愿捐款500多元,义务投工60多个,历时1个多月进行了重修,至今游人香火不绝。 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