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仁(1866-1906)是晚清留日学生,出生于山西省阳高县。他于1904年考入山西大学堂,随后于1905年冬被选送到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当时,中国正处于危难之际,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设厂制造、开矿修路。英国人趁机要求山西巡抚将山西省孟县、平定州及泽州、潞安两府所属的煤、铁矿藏让给英商福公司开采,但省内绅商全力反对并呈诉清廷。李培仁留学期间,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活动,呼吁保护国家利益。他在留学期间还参加了日本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李培仁的留学经历和社会活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经历
1904年考入山西大学堂,1905年冬被选送日本政法大学留学。李培仁留学之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清政府不仅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除割地赔款外,还允许外国在中国设厂制造,开矿修路。随后,英国人又看上了山西的矿藏,趁机要求山西巡抚将山西省盂县、平定州及泽州、潞安两府所属的煤、铁矿藏,让给英商福公司开采。省内绅商全力反对,并呈诉清廷。 1905年,正定至太原铁路通到阳泉,福公司一面派人到山西平定州等地插标探矿,一面请英使与清廷外务部交涉,要求按曾定章程,凡属潞、泽、平、孟、平阳府各矿,皆在其范围之内,不准他人开采,当地人所开矿一律关闭。福公司人员所到之处,“遽[jù]插旗刀,声言开矿,以致民气沸腾”,引起山西人民的公愤。李培仁的母校山西大学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包围了巡抚衙门,要求收回矿权,自行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