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战役是国民革命军北方军(原晋军)在河北涿州地区对奉军进行的城市防御作战。 发生在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至1928年1月。[1] 简介
1927年,阎锡山投诚南方北伐军,改称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兵京绥、京汉两线,10月1日,终于与张作霖的奉系全面开战。10月15日,涿州守城战开始。攻方为奉系张学良、万福林等部,守方为晋军傅作义部。 傅作义是蒋世杰守信阳、刘玉春守武昌、杨虎城守西安以后又一次出现的守城将军。奉军竭尽全力攻打涿州,张学良移驻高碑店指挥,并派飞机散发传单劝降。奉军所用攻城大炮多至四十余尊,城内经常中弹起火。奉军步兵冲锋前进,守城军却用手榴弹、手提机关枪等武器沉着应战,不断予以击退。涿州是北方著名的囤粮区,城内存粮很多;城池坚固,明朝末年未被李自成攻破;城内设有小型兵工厂,每日能造手榴弹二百余颗;城西又有暗道可通紫金关、易州,对外联络未断;这些都是涿州城利于坚守的原因。守城军经常突围出击,这种行动不但可以截断京汉路的交通,而且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奉军视为附骨之疽[jū],一连发动三次总攻,被牵制的兵力近三万人。10月27日,张作霖下了第四次总攻击命令,限于三天内攻下,把万福麟的第八方面军、张学良的卫队旅和邹作华的重炮兵团都调来攻城。奉军集中飞机、坦克和步骑炮兵十一个团的力量,自朝至暮猛攻不已,但守城军非至兵临城下不发一弹,动作时手榴弹、手提机关枪、步枪“万弩齐发”,使攻城军受到重大的损失。有时城墙被轰开一个缺口,守城军随即加以修补,攻城军 仍然无法冲杀进去。守城军在城墙脚根掘有地道,既可作为避弹之所,又可用以出城进行突袭。到11月1日,涿州城屹然无恙,气得张作霖要亲自出马攻城,经左右竭力劝阻才罢。 从11月2日起,奉军停止地面进攻,准备在城北范家坡一带挖掘地道攻城。张作霖一面命山西旅京同乡派代表到涿州城内招降,一面由张学良、韩麟春致电阎锡山,表示决不侵犯山西,希望和平解决。16日,北京红十字会派员入城接洽,放出妇孺400余人。17日,奉军炮毁东南角城墙二丈余,步兵冲锋前进,这是奉军对涿州城的第五次总攻击,仍被守军击退。阎锡山通电痛斥奉军用毒瓦斯攻城,张作霖则声辩为烟幕弹而非毒瓦斯。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