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门之变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事件
兴教门之变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发生的一场政变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邺都兵变,河北大乱,李克用养子李嗣源侍卫亲军北上平判,却遇亲军哗变,遂受石敬瑭摆布而拥兵自立,进军洛阳。同年,唐庄宗李存[]亲征,许以厚赏士卒,但士卒不感皇恩,沿途逃散。李存勖欲会合长子李继岌征蜀大军,反击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不料担任马直指挥使的戏子郭从谦趁机叛变,火烧兴教门,存勖被流箭射中,殒命[jiàng]霄殿,时年四十三岁,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存勖尸体上,点火焚尸,史称兴教门之变。[1][2]

详细经过

章回小说指李存勖与其他李克用的儿子合称“十三太保”,本来是唐末的将领。后来因为不满朱温篡唐而与之对抗。李存勖的用兵勇猛,使朱温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承其父李克用遗志,不但打败契丹,攻破燕地,并且消灭刘守光刘仁恭父子的割据,并且于923年消灭后梁,统一北方,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李存勖还收降了李茂贞建立的岐,并消灭王建 (前蜀)所建立的前蜀。
李存勖以唐朝赐姓为李的合法继承人身份,打起中兴唐朝的旗号,并为唐朝皇帝立庙。又以诛灭唐朝逆臣之名,族灭了后梁宰相敬翔李振等人,将帮助朱温篡唐的旧臣11人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