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久少年型T型变化
右胸V1~V4导联T波倒置,一般情况出现在幼儿及儿童期。也可持续到成年期。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T波变化
3.迷走神经型T波变化
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如运动员、强体力劳动者。
4.“二点半”综合征T波变化
出现宽阔的额面QRS-T角,可现于正常人,特别是瘦长型体形者。
5.体位性T波变化
体位性T波变化有30%发生在运动试验以后,在肥胖、怀孕、横膈升高者,可引起左胸V5、V6导联T波振幅减低,甚至倒置,这些T波可随体重下降而转为直立。
6.餐后T波变化
餐后T波振幅减低或明显倒置,这种T波变化与食物中糖含量有关,因糖吸收过快引起倾倒综合征。 7.过渡换气T波变化
正常人过度换气可引起胸导联中T波振幅减低或倒置。
8.孤立性T波倒置变化
孤立性T波倒置变化也称心尖现象,多见于瘦长型的健康青年。
9.直立位性T波变化
10.心血管神经官能症T波变化
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悸、多汗、血压不稳定。 综上所述,T波变化如同临床上对待任何症状一样,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再考虑功能性变化。尤其对老年人更应慎重,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有时轻微的T波变化可能是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惟一表现。相反,在年轻人中出现较明显的T波变化,也可能是功能性的。但两者决非绝对,必须结合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