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元善-抖音百科
经元善(1840年—1903年),原名高泉,字莲珊山(后也作莲山),号居易子、居易居士,晚年号剡溪聋叟,笔名沪滨呆子、汨[mì]罗江后学等,浙江上虞五驿乡(今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驿亭人。[1][2]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经元善首创协赈公所,受清廷嘉奖十余次。后涉足洋务企业,成为成功的洋务企业家。热心教育,创办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3]晚年参与改良维新活动,尤其是1900年1月,在己亥立储中,领衔发起有一千多人签名的保皇通电,恳请光绪亲政,反对另立皇储,结果触怒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因遭通缉而亡命澳门。1902恢复自由,被允返回上海,闭门家居,时有社会活动。 人物生平
经元善的父亲经芳洲(经纬)早年即旅居上海经商,且以在上海县城创办清节堂、育婴堂等诸多善举,有沪上著名的“经善人”之誉。相传清同治元年,太平军二次攻打上海城,一些未来得及逃避的妇女纷纷投清节堂避难,忠王李秀成也闻经芳洲之名,严令不许进扰清节堂。后来太平军进入浙江,经过上虞驿亭经家村时,听说是经善人的乡里,亦相戒不得惊扰。 经元善不但自幼好学,其好善之举更胜于父亲经芳洲。17岁时经元善奉父命到上海学商,清同治四年(1865年)继承父业经营钱庄,并从事慈善事业。由此结识郑观应、谢家福等洋务企业活动家和社会名流。 光绪四年间,山西等地迭遭水、旱灾害,灾情惨重,经元善即带着父亲死后留下的五万多元钱从上海乘船北上天津,然而亲赴山西灾区散发赈款,救活灾民众多。此后几年鉴于各省灾害频繁,经元善便邀集江浙沪绅商,首创成立了“协赈公所”,组织、领导江浙沪绅商赈灾,持续十余年,筹募善款数百万,以救济灾民。当时的上海地方官把他的善行上报北京,经元善亦因此得到朝廷的奉旨嘉奖达十一次之多,朝 廷还封了经元善一个江苏候补知府的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