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洛公路-抖音百科
昆洛公路起自昆明,[1]经玉溪、元江、普洱、思茅、景洪(原名车里)、勐海(佛海),止于中缅交界的打洛,初建时全长866公里。其中,昆明至玉溪大梨园段,长112公里,于1940年建成;大梨园至勐[měng]海段长674公里,于1954年12月27日竣工通车;勐海至打洛80公里,于1960年完工。昆洛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西南局和云南省党政军直接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的里程最长、工程艰巨的国防、经济大干线,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大通道。[2] 公路简介
50年来,这条交通大动脉对巩固中国西南边防,发展云南经济,促进国际交流,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决策,加快国防公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在财经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政务院为了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决定集中国家财力、物力,同时修建康藏、青藏、昆洛等重要国防干线公路。中央提出了“少花钱,多修路”、“依靠地方,发动群众”的筑路方针,并指示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和技术管理工作。1951年初,国家交通部召开全国公路、航务工作会议,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到会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国防公路建设步伐。周恩来亲自审阅批准了云南省昆洛公路的测设标准,省人民政府于1951年元月24日转发省交通厅执行。青藏、康藏、昆洛等国防公路开工后,中央领导和各主管部门都十分关心重视,及时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1952年11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国防公路建设者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德总司令还为昆洛公路单独题词:“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战胜天险,打通昆洛交通,实现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人民领袖的关怀和鼓励,给了边疆各族人民和广大筑路人员巨大的力量。为了完成昆洛公路建设任务。国家交通部等部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和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从组织机构、干部配备、民工动员、物资供应,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精心筹划和周密安排,保证了公路工程圆满完成。 1951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决定,以西南交通部公路局昆明分局和滇藏公路局为基础,组建昆洛公路工程处,受西南交通部和云南省交通厅双重领导,负责建设昆洛公路。1951年4月,昆洛公路工程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