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年

北宋参知政事
胡松年(1087年—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连云港赣榆)人,也说是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宋代政治人物,曾随韩侂胄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1]
胡松年自幼孤贫。[2]政和二年(1112年),补潍州教授。政和八年(1118年),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建炎四年(1130年),知平江府绍兴二年(1132年),召为中书舍人,试给事中。绍兴三年(1133年),试工部尚书充副使使金。还朝除吏部尚书。绍兴四年(1134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政。次年,落职奉祠,卜居阳羡。绍兴十六年(1146),胡松年去世。[1]
胡松年性廉洁,喜宾客。尤深邃于《易》。著作有《石州词》二首等。[1]

人物生平

胡松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织供其读书。少年时博学多才,尤其精通《易经》。[3]政和二年(1112年)以太学上舍生任潍州教授。重和元年(1118年),经徽宗面试,授予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宣和六年(1124年)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得徽宗欣赏,升任中书舍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