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晦

宋朝的官员
沈晦(1084年-1149年),字元用,号胥山,浙江杭州钱塘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状元。曾任宋朝官员,经历靖康之乱北宋交际。《宋史》评价其胆识过人,做官有才,但因为不徇法度屡屡为人弹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沈晦在任内曾提出多项军事和政治建议,如在绍兴四年(1134年)提出用五郡兵力守江的策略,但未被采纳。他还曾任广西经略使兼知静江府,成功招降边患的蛮酋,解除了朝廷的边患之忧。沈晦最终官至徽猷阁直学士,知衢州,改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病逝于任上,享年66岁。
《宋史》评价沈晦胆气过人,但有时不完全遵循法度,尤其在贫困时期更为明显,因此多次受到人们的非议。然而,他在官职上的才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沈晦酷爱松阳的山水,曾迁居至松阳,并在当地留下了不少遗迹和传说。他的诗文作品被收录于《三沈集》中。[1][2][3]

人物简介

沈晦是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的一位官员,他的经历颇为坎坷,但也是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